所提的四个实验设想中有一项是高压电激铀238粉末裂变实验,这个实验我在2006年就提出,无人响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四个实验实质都是质能转化普遍性验证实验,是要说明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原理,而目前人们对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认识不足,只把它看作是特殊条件下核裂变的理论根据,不了解它的普遍性,不了解一切燃烧过程都是质能转化。拉瓦锡以一个汞煅烧实验冒名燃烧实验,从此科学界思想凝固了,竟无人用酒精或汽油等真正的可燃物再做一次全封闭的氧化燃烧实验,对拉氏假说加以验证,人类通向宇宙本质的认知道路就这样转向了。须知质量向能量的转化是物质世界时空变化的根本原因,了解这一点就不再有自然之谜。我是根据自然逻辑推出的实验,是学习爱因斯坦从思想实验到实际验证的方式,电激铀238不仅是变废为宝,它也是燃烧实验,是质能关系论证,是有相当大成功概率的。铀238通常作为“核废料”被遗弃,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其实它应该和铀235同样得到重视,关键在找到让它释放能量的办法。引力是宇宙中的基本自然力,放射性的产生和引力条件相联系,地球内部的热量都来自引力变化引起的放射性元素的裂变反应,高温以及输入高能量产生与引力变化相同的作用,它可以促使放射性元素产生裂变。我们用高电压电击铀微粒或用激光轰击它,绝对能使其裂变,做核研究的机构有相关设备和经验,只是缺少这样一个想法。它将使核电成本大大降低,普及核电,取代火电,人类将有无尽能源。人们可以在大量使用电力同时,减少污染和森林砍伐。实施这个想法之所以可以成功,在它是爱因斯坦质能原理的体现。当我们把质能原理作为普遍真理看待时,它将改进牛顿引力平方定律的说明,原定律说两物之间的吸引力,与二物中心间距离之平方成反比,它没能进一步说明宇宙中的物质是按引力大小呈能级分布。对一个天体来说它若在不同的引力区域存在,则其物质的密度不同,它使放射性的产生及强弱和引力条件相联系。引力变化作为裂变的主要原因对解释岩浆活动和火山、地震的形成提供充分证明,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报重大自然灾害,还能解释恒星的燃烧,为进一步了解宇宙打下基础。
宇宙万物所遵行的最基本规律是能量守恒与不均衡分布律,它表明宇宙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和不变的,但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是以质点为中心从重到轻向外排列的,它依据万有引力规律,按距离的平方构成螺旋状能级,从而构造出星系、恒星系和行星系。化学元素周期表本质为元素密度表和重力表,各个天体依此表构造而成,每种元素按密度表在天体各层圈(能级)就位。“适者生存”不仅是生物界的生存规律也是其它物质的存在规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它是守恒律及热力学第零定律、牛顿力学第一定律的体现。按这一规律,每种元素都有与自己对应的引力区和圈层,在这一区域中,它不发生质的改变,守恒实际是守平衡值域,守关节点。当天体变化,主要是燃烧等释放能量的活动,使物质质量转变为能量时,磁电分离,光热进入宇宙空间,不含能量的中微子回归天体质心(狄拉克寻找的磁单极子即是中微子,磁场强度的不断增加可以显示中微子核的扩大),中微子向内回归核心的引力作用产生推动天体核外物质的向外的斥力运动(这是牛顿力学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律的体现,三定律是牛顿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它深刻反映了宇宙的自然之道,《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说“每一种作用都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或者,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专家们所犯的错误是把一个力当成两个孤立的力来看,如在一切涉及引力和斥力的问题上。引力和斥力,收缩力和膨胀力、向心力和离心力都是同一个力的不同表现,但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却把它们分开看,谈引力时不看斥力,谈膨胀力时不考虑收缩力),热膨胀使一些物质被推离自己的平衡(守恒)区,从量变区域进入质变区域,到达弱引力区,因不适应新的生存条件时必须裂变为轻物质才能存在,进而产生衰变,产生放射性。在地表条件下,即使轻物质也有自己的平衡值,放射性同位素就是因大于或小于(既定的原子序数)这个平衡值而具有了衰变放射特性,变得不稳定。一般人认为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比同种主元素多一个或几个中子,把多出的中子释放出去就可以恢复稳定,实际上它会衰变成更轻的元素,这反映人们并不了解放射性本质。
我在《 
在《论燃烧之十 
在《论燃烧之十一 
“一、燃烧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违背物理基本规律:
一切燃烧过程都释放光和热,光和热都是电磁波,都是能量的释放。爱因斯坦质能公式告诉我们,一切能量都和质量等价,宇宙间能量的循环转化就是质量转变为能量,转变为光和热,再由光和热的能量形式积聚为质量形式。拉瓦锡以一个不完备的煅烧实验得出的一个错误结论阻碍了我们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现在是澄清这一问题的时候了。请问有哪一个科研机构或科学家对可燃烧物质做过全封闭燃烧实验,收集全部燃烧生成物质和剩余物,对燃烧过程作过一个科学鉴定?我始终不理解,人们何以相信非理性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界科学认识的等级差异。一般人认为光和热与物质质量没关系,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却不这么看,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索尔伯会议)爱玻之争就是例证,这个案例我们还会使用多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