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高压电激铀238实验

高压电激铀238实验

所提的四个实验设想中有一项是高压电激铀238粉末裂变实验,这个实验我在2006年就提出,无人响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四个实验实质都是质能转化普遍性验证实验,是要说明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原理,而目前人们对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认识不足,只把它看作是特殊条件下核裂变的理论根据,不了解它的普遍性,不了解一切燃烧过程都是质能转化。拉瓦锡以一个汞煅烧实验冒名燃烧实验,从此科学界思想凝固了,竟无人用酒精或汽油等真正的可燃物再做一次全封闭的氧化燃烧实验,对拉氏假说加以验证,人类通向宇宙本质的认知道路就这样转向了。须知质量向能量的转化是物质世界时空变化的根本原因,了解这一点就不再有自然之谜。我是根据自然逻辑推出的实验,是学习爱因斯坦从思想实验到实际验证的方式,电激铀238不仅是变废为宝,它也是燃烧实验,是质能关系论证,是有相当大成功概率的。铀238通常作为“核废料”被遗弃,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其实它应该和铀235同样得到重视,关键在找到让它释放能量的办法。引力是宇宙中的基本自然力,放射性的产生和引力条件相联系,地球内部的热量都来自引力变化引起的放射性元素的裂变反应,高温以及输入高能量产生与引力变化相同的作用,它可以促使放射性元素产生裂变。我们用高电压电击铀微粒或用激光轰击它,绝对能使其裂变,做核研究的机构有相关设备和经验,只是缺少这样一个想法。它将使核电成本大大降低,普及核电,取代火电,人类将有无尽能源。人们可以在大量使用电力同时,减少污染和森林砍伐。实施这个想法之所以可以成功,在它是爱因斯坦质能原理的体现。当我们把质能原理作为普遍真理看待时,它将改进牛顿引力平方定律的说明,原定律说两物之间的吸引力,与二物中心间距离之平方成反比,它没能进一步说明宇宙中的物质是按引力大小呈能级分布。对一个天体来说它若在不同的引力区域存在,则其物质的密度不同,它使放射性的产生及强弱和引力条件相联系引力变化作为裂变的主要原因对解释岩浆活动和火山、地震的形成提供充分证明,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报重大自然灾害,还能解释恒星的燃烧,为进一步了解宇宙打下基础。

宇宙万物所遵行的最基本规律是能量守恒与不均衡分布律,它表明宇宙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和不变的,但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是以质点为中心从重到轻向外排列的,它依据万有引力规律,按距离的平方构成螺旋状能级,从而构造出星系、恒星系和行星系。化学元素周期表本质为元素密度表和重力表,各个天体依此表构造而成,每种元素按密度表在天体各层圈(能级)就位。“适者生存”不仅是生物界的生存规律也是其它物质的存在规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它是守恒律及热力学第零定律、牛顿力学第一定律的体现。按这一规律,每种元素都有与自己对应的引力区和圈层,在这一区域中,它不发生质的改变,守恒实际是守平衡值域,守关节点。当天体变化,主要是燃烧等释放能量的活动,使物质质量转变为能量时,磁电分离,光热进入宇宙空间,不含能量的中微子回归天体质心(狄拉克寻找的磁单极子即是中微子,磁场强度的不断增加可以显示中微子核的扩大),中微子向内回归核心的引力作用产生推动天体核外物质的向外的斥力运动(这是牛顿力学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律的体现,三定律是牛顿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它深刻反映了宇宙的自然之道,《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说“每一种作用都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或者,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专家们所犯的错误是把一个力当成两个孤立的力来看,如在一切涉及引力和斥力的问题上。引力和斥力,收缩力和膨胀力、向心力和离心力都是同一个力的不同表现,但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却把它们分开看,谈引力时不看斥力,谈膨胀力时不考虑收缩力),热膨胀使一些物质被推离自己的平衡(守恒)区,从量变区域进入质变区域,到达弱引力区,因不适应新的生存条件时必须裂变为轻物质才能存在,进而产生衰变,产生放射性。在地表条件下,即使轻物质也有自己的平衡值,放射性同位素就是因大于或小于(既定的原子序数)这个平衡值而具有了衰变放射特性,变得不稳定。一般人认为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比同种主元素多一个或几个中子,把多出的中子释放出去就可以恢复稳定,实际上它会衰变成更轻的元素,这反映人们并不了解放射性本质。

我在《 论燃烧之九——贫铀弹是一种微型核武器》一文中指出:“铀是一种稀有元素,贫铀则是从金属铀中提炼核材料U235以后得到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具有低水平放射性的U238天然含有U238、U235、U234三种同位素,铀的各种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但只有U235用于核裂变反应,天然铀必须加工处理成高含U235的浓缩铀,才能作为核武器和核电站燃料纯天然铀中U235占0.72%,绝大部分为U238,获取浓缩铀后剩余的铀材料,U235含量这种U235含量比天然铀更低的铀称贫铀贫铀除了放射性外,具有高密度、高硬度、高韧性等物理特性,其密度为19.3克/立方厘米(有的材料为18.7克/立方厘米,可以和钨匹敌,几乎是铅的2倍、钢的2.8倍贫铀作为核燃料的副产品被为核废料,用于核废料(乏燃料)的管理费相当巨大生产核燃料的国家都为利用贫铀寻出路不少国家将贫铀用于新弹药研制,生产贫铀弹。……按照大一统引力场论,温度场下会产生能级跃迁,使原子核趋于分裂,不仅仅是天然放射性材料,其它重元素也会产生核裂变,释放出较大能量。可以作这样的试验:将细铅粉加一些细镁粉掺入TNT炸药或塑胶炸药中,可以制成高爆炸药,其能量大于同质量炸药,多出的能量来自重元素的裂变效应。从引力场论说,它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即特定区域能量特定,a粒子或其它能量子的进入使它不再保持运动的平衡、不再守恒,因此必须释放部分能量以恢复守恒,这是裂变的实质,也是燃烧的实质。和前于80年代末开始研制当量小到10吨级、大到百吨级的微型超微型核弹头及当量可调核弹头,据说已经制成。U235临界质量52千克为一百万当量,10吨级什么概念?就是0.5克U235,为临界质量的十万分之一,要使它发生裂变或聚变的链式反应,它的密度该有多大?在地表重力场条件下,不考虑温度和压力,物质发生物理及化学反应的临界点应该是不变的,它由能量守恒及不平衡分布规律决定,现在居然可以随意变化,说明我们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按照大一统质能同一规律和引力场理论,一切能量的释放都和粒子的裂变,把质量转换成能量联系着,……贫铀既然可以做武器,也可以作燃料,建设新型核电站进行和平利用,从此不再有核废料。U238在三千度以上高温中也可以实现完全的核裂变反应,其临界点极低,小质量便可操作,不信你试试看!……今后,防止核扩散的重点不在核技术,而在控制核资源,在于控制铀矿及核废料,核废料将成为最抢手的能源。有人讥讽说:“自然逻辑没有实用价值!”他们不知道自然逻辑就是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无往不胜。一旦不需铀浓缩和大型反应堆将意味什么,煤炭和石油将淡出能源领域转以化工原料为主,燃料汽车也会被电力汽车所取代。”

在《论燃烧之十 ——防止核材料扩散》中我提到“从能量守恒与不均衡分布律这一宇宙基本规律来说,宇宙是空间场和引力场,它使物质配置按强引力高密度,弱引力低密度来进行,引力即重力条件的变化导致重元素产生裂变效应。当密度大的重元素处于低引力即轻重力空间时,按“适者生存”的要求,它就会以裂变方式降低自己的密度,这就是自然衰变,是裂变反应的量变形式。当重元素在低密度空间积聚到一定量,达到临界质量时,它会发生链式反应,这是裂变的质变形式。在宇宙中,能量的释放和吸收都和温度联系在一起,高于2.7K的能量循环过程都是释放过程。由于强引力(中微子是磁量子,是引力源)等于强磁场,而高温起破坏磁场的作用,所以高温等于弱磁场、弱引力。物质处于高温状态时,等于处在弱引力空间,所以高温下,我们只看见物质的弥散和分裂。重元素遇到高温时,等于被抛到弱引力空间,受到这种外力作用,它就要改变运动状态,即使一点微小的量,也会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这是微型核武器能够制成的客观基础。人们目前对核裂变机制尚无清醒认识,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铀浓缩,提取更易产生链式反应的U235。我们知道,元素中,质子数为双数的较为稳定,U238就被看成了核废料,但从贫铀弹的例子我们知道了在高温下U238一样可以完成链式裂变反应。美国人、欧洲人、俄国人试验并制作了贫铀武器,却忽视了它的理论意义,他们还把自己局限在一定临界质量上,就像当年海森堡错误地认为没有十几吨U235搞不成原子弹一样。”

在《论燃烧之十一 ——燃烧问题根系宇宙》中我说:

“一、燃烧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违背物理基本规律:

一切燃烧过程都释放光和热,光和热都是电磁波,都是能量的释放。爱因斯坦质能公式告诉我们,一切能量都和质量等价,宇宙间能量的循环转化就是质量转变为能量,转变为光和热,再由光和热的能量形式积聚为质量形式。拉瓦锡以一个不完备的煅烧实验得出的一个错误结论阻碍了我们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现在是澄清这一问题的时候了。请问有哪一个科研机构或科学家对可燃烧物质做过全封闭燃烧实验,收集全部燃烧生成物质和剩余物,对燃烧过程作过一个科学鉴定?我始终不理解,人们何以相信非理性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界科学认识的等级差异。一般人认为光和热与物质质量没关系,但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却不这么看,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索尔伯会议)爱玻之争就是例证,这个案例我们还会使用多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